《汉祚高门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小粉书xiaofenshu.cc

d战场的族叔沈陵打听到遭受袭击的原因。

前来袭击他们的数百人,皆是张氏私兵,乃是被老爹干掉的原吴兴太守张茂之妻陆氏召集旧部,为夫报仇。

遭遇这种事情,庾怿也很恼火。双方旧怨不提,如今他已经与沈家同流合污,对方竟然还悍然引兵袭击,分明是不给他面子。因此趁着队伍修整时,庾怿写了几封信,让顾飏先行一程,送往吴郡各大世家。

凭庾怿的原本的官位声望,自然难入这些吴郡高门的法眼。但眼下庾怿却是身负大功大名,孤身入营劝降沈充,两相联合便让人不敢小觑。加上顾飏的刻意渲染,吴郡各世家纷纷做出表示,各自派部曲门生前来迎接随从护卫。

有了庾怿出头和顾飏前后奔走联络,沈哲子乐得清闲。此行要比上次前往会稽从容,沈哲子乘坐平稳舒适的牛车,身边有数名美婢侍女照料衣食起居,并不觉得劳累。

沈哲子所乘的这一驾牛车体量巨大,四面皆为活页,风清日朗时可以平铺开变成一座移动的观景台,雨起时收拢起来,风雨不透。沿路行来他也在欣赏沿途迥异于后世,一千七百年前的吴地风光。

只是视野所及,并没有太多他想象中那种阡陌交错、鸡犬相闻的恬淡乡野风貌。所见最多便是被高墙围住,占地广阔的大庄园。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山林荒地,河渠沼泽,人烟不多。

当然所谓的人烟不多并不是一片荒凉,只是那种小户经营的自耕农村舍不多。尤其是在地势开阔平坦,湖泽丰美、土壤肥沃的地界,更是几乎看不到小农踪迹,完全被大宗族庄园给划分占据。

东晋名士风流,士族相承,上至中枢台省,下至田野乡间,一以贯之。贫寒之家,宁为大族荫户,不做治下良民。附于大族只受一家盘剥,但若要独立入籍,既要承受朝廷征收的赋税徭役,中间又有各级官吏的盘剥,还有乡里豪族的挤压排斥。

沈哲子道途所见,越发深刻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无奈。这个君王与门阀共天下的朝代,就像是一个浑身长满肿瘤的蹒跚巨人,外表装扮的再华美,掩饰不了内里的畸形病变。就算偶有一个门阀权臣壮大,行废立僭越之举,不过是一个更大号的病瘤,改变不了本质。

一行人到达吴郡治所吴县时,队伍规模已经扩大到将近三千人,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吴郡士族派来凑热闹的子弟或是私兵部曲。而在到达吴县后,声势达到了极点。诸如顾陆高门,尽数排遣宗亲族人前来迎接。

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声势,原因有很多,但明面上的理由则只有一个,那就是庾怿孤身犯险,迫降万军,乃是真正值得传诵一时的壮举。由于吴地士人太过热情,一行人不得不在吴县逗留多日,连场赴宴。

沈哲子也不得不跟在庾怿身后,每天都要在宴会上将庾怿这壮举讲述多次。这也是老爹沈充跟庾怿计划的一部分,要制造舆论压力,倒逼朝廷承认庾怿的功勋,并且为沈家洗脱从逆之嫌。

连续多日的造势,诚然将庾怿个人的声望推到一个极点,为这个传奇故事大反派的沈充也获益匪浅。不负恩义,大器能容,幡然醒悟,赫然已有国士之风。

虽然自己也亲力亲为营造声势,但对于时人堪称吊诡的审美意趣,沈哲子也实在理解无能。这故事中两个主角,一个擅离职守,一个造反未遂,居然都成了意趣高洁、堪匡危扶难的高士

大概一个时代,总有其独有的时代特色标签。但历数几千年历史,东晋时代的风雅无疑是最不合时宜的。

譬如此前戍守北地并州的名将刘琨,其时北地沦陷神州动荡,刘琨孤军以守飞地,其中艰辛可想而知。时人称赞刘琨最多谈起不是其如何左支右绌,如何苦心孤诣,如何苦苦维持,反而是那所谓的吹笳退敌。

诚然这样的故事风雅、智谋、传奇兼具,但言必称之,只有身在当下,才能让人感到这种风气如何让人心寒。看到那些家伙说得兴高采烈,恨不能以身代之,仿佛刘琨在北地经营只是每天训练鼓吹班子,其余诸事不问。

沈哲子在不同宴席上听过几次后,心里便暗暗决定,等到日后自己得以执掌大权,哪个脑残王八蛋再说这种事情,就让他吹着胡笳去北伐,看看能不能感动那些胡虏收复神州。

虽然心内愤慨,但眼下也不得不借重这种风潮。因为只有如此,才能获得此行的正当性,继而获得合法性,最终演变成定论的事实。

在吴县逗留几天后,再上路时,队伍的规模又扩大几分。下一站,便是侨人聚集的晋陵。

晋陵地属徐州,距离有北府之称的京口已经不远。而徐州正是沈哲子预想中要给老爹谋求的方镇备选之一,因此便打起精神想仔细观察此地风物人情。

可是一俟进入晋陵地域,沈哲子才发现他把事情想得有点简单。

如果说吴郡尚是一副丰耕水乡画面,只是失于豪族圈地自肥。那么晋陵左近完全可以称得上四野荒芜,沟壑泛滥,杂草丛生,往往要走出很远的距离,才能看到田野开垦的痕迹。而这些开垦的荒地,也大多集中在拔地而起的坞壁附近。

如果说田地开垦不足是因为南渡时间太短,尚没有完全铺开。那么在这里也没有看到大批居无定所的流民,便让沈哲子百思不得其解。

待找到知情人一打听,沈哲子才知道,南渡之人虽然多,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各有宗族,或是依附大宗。而地方官府或是为了防止动荡,或是出于各自利益,也都鼓励那些大宗接纳或是强掳散落的流民收为荫户。至于剩下的一部分,则被严力约束在旧吴军屯范围内,禁止四处游荡。

而这里的宗族势力之复杂,也远超沈哲子的想象。其中徐兖籍侨人最多,有时一座坞壁中便生活着多达四五家宗姓。在此为官者,若没有这些侨人认可的家世背景,绝对堪称折磨。被乡民联合驱逐只是小事,更有甚者被侨民围攻治所,殴打致死

原本在沈哲子印象中,这些离乡背井的侨人应该属于弱势群体,但只有身临其境,才感受到那种凶悍暴戾的气息。一路行来,单他所见便有数起斗殴致死的恶性事件。甚至还有强人于道旁观望,想要劫掠他们的意图极为明显。

最终,沈哲子做出的结论是,这些背井离乡的侨人固有可怜之处,但其中亦不乏怙恶不悛之辈,的确应该严防死守,绝不能任其向南祸乱三吴。而如果让老爹来到这种地方,无异于架在火炉烘烤,根本不可能会有任何成绩。

以吴人而治侨州,除非凭借铁血强悍手段,彻底摧毁其尚保持的宗族势力,继而才怀柔羁縻,将流民组织彻底掰碎揉烂分散安置。否则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,只能是高平郗家那种凭此自重却又困顿于此的门阀,或是北府那种派系林立的军事集团。

在没有掌控全局的实力之前,提前将北府这个门阀变种的怪胎打造出来,非但不能完成沈哲子的北伐梦想,反而会形成较之门阀更强力的钳制。

第19章0019居江南,大不易

与在吴郡时备受追捧不同,一行人在晋陵遭遇可谓冷落。尽管此前所造声势浩大,但那些侨居晋陵的徐兖士族回应者却乏乏。

之所以会如此,倒不是这些侨姓士人意趣不同,而是这些家族与朝局纠葛更深,不如置身事外的吴地士人超然,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喜好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冷宫皇子,签到登基》【笔趣推文】《明知故婚》《趋吉避凶,从天师府开始》《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》《寒门贵女》《我在妖武乱世,武道成神》【桑舞阁】《从鱼》【恋上你看书网

衣冠正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粉书xiaofenshu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温馨提示:按 Enter⤶ 返回目录,按 阅读上一页, 按 阅读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。
汉祚高门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小粉书只为原作者衣冠正伦的小说《汉祚高门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冠正伦并收藏《汉祚高门》最新章节。
最强假太监:从推倒太子妃开始
最强假太监:从推倒太子妃开始

李显穿越古代,成为一名假太监,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,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……

酱爆鱿鱼 连载 260万字

晋末长剑
晋末长剑

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《两晋》诗中所写的那般:“三世深谋启帝基,可怜孀妇与孤儿。罪归成济皇天恨,戈犯明君万古悲。”西晋得国不正,犯了太多错误,继承了东汉、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。到了晋末,已经积重难返,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。但是“谁知高鼻能知数,竞向中原簸战旗”,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。自作孽,不可活。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,他所能做的是——先活下来。

孤独麦客 连载 374万字

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
来自西伯利亚的北极熊裹挟寒流一路南下。面对全世界的质问,乔治理直气壮:我蛮夷也!

鲇鱼头 连载 266万字

秦吏
秦吏

战国之末,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。有人天生世卿。有人贵为公子。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,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。为免死于沟壑,为掌握自己命运,他奋力向上攀爬。好在,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。六王毕,四海一!千年血统,敌不过军功授爵。六国豪贵,皆被秦吏踩在脚下。黑夫只想笑问一句: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南取百越,北却匈奴,氐羌西遁,楼船东渡。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在他参与下,历史有何改变?秦始皇固有一

七月新番 连载 527万字

佣兵1929
佣兵1929

现代佣兵周文意外魂穿到民国学生周文身上。他利用穿越带来的一颗佛珠的神奇功能,再加上后世带来的经验、知识和技能。打造了一只武功高强、军事技术顶尖的佣兵团队。他带领这支佣兵团,历经中原大战、淞沪抗战、称雄上海滩。装备了当世最先进的各种武器,最后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。带着兄弟们杀鬼子......

山有意 连载 541万字

冠冕唐皇
冠冕唐皇

大唐垂拱四年,李潼来到这个世界。贵介公子人如玉,不幸生在帝王家。女主临朝,武周革命。不为鱼肉,即为...

衣冠正伦 历史 连载

北朝帝业
北朝帝业

南北朝末期,后三国时代。贺六浑称雄河北,宇文泰作霸关西,萧菩萨修佛江东。枭雄意气振奋,百姓血泪几行!邙山烽烟再起,河桥枯骨成堆!大乱之世,分久必合。跨太行,渡长江,六合一统,再造帝业!

衣冠正伦 历史 连载

大唐协律郎
大唐协律郎

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开元十三年,唐皇东巡泰山、封禅告成,标志着开元之治进入全盛时期。然而随后的开元十四年,朝堂纷争、天灾人祸接踵而至。恰在此时,一个后世的灵魂来到了这个世界。内兴邦国,外克强敌;大唐协律郎,谱盛世华章;锦绣山河舞未竟,一曲雄歌致太平!

衣冠正伦 历史 连载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小粉书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

Copyright © 2025 小粉书

本页面更新于2023-11-20 18:31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