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灯下隋朝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小粉书xiaofenshu.cc
六十、李渊称帝(1)
公元六一八年正月初一,隋王朝大兴政权的皇帝杨侑下诏,授予唐王李渊“剑履上殿,赞不城名”的特权。意思就是上殿的时候可以不解佩剑,不脱屐履,奏事的时候不称姓名。对皇帝来说,这是对部下的一种信任和奖赏;对于大臣来说,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荣耀。中国历代权臣都曾经享有过这个特权,远的不说,隋文帝杨坚在篡周前夕也享受过这样的待遇。
在新年的第一天,李渊被授予(或者说是自己攫取)了这个特权,这不仅表明李渊已经向不远处的那张龙椅又迈进了一步,同时也等于是向天下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信号——隋王朝寿终正寝的日子为期不远了。
三月四日,杨侑又下诏任命齐公爵李元吉当镇北将军、晋阳道行军元帅、都督十五郡诸军事,全权处理辖内军事。
三月十日,杨侑改封秦公爵李世民为赵公爵。二十三日,又下诏拨出十个郡,增加唐国的封地,仍命唐王李渊当相国,总管文武百官;唐国设置丞相以及丞相以下官属;又加授李渊“九锡”。
如此厚封,让李渊觉得很不好意思。他向大家解释说:“这都是马屁精出的馊主意,我掌握政府大权,却加授自己富贵荣华,这怎么可以呢?如果要走魏晋禅让的那条路,不过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形式,既骗上天,又欺人世。查考实际,他们的行为还不如春秋五霸,而所追求的美名,却想超过三王(指夏禹、商汤、周武王姬发),我不但觉得可笑,还觉得可耻。”
你说李渊是故作姿态也罢,是言不由衷也好,反正这番话听起来就是冠冕堂皇的。手下有人劝道:“这禅让之法也是是历代兴替的正途,自古就有。主公不必多虑!”
李渊说:“古代尧、舜、商汤、姬发等人,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,虽然取得政权的方法不一样,但有一点是一样的:诚心诚意地顺应天意,满足人心。从来没有听说后世的君主,一定要效法唐尧、虞舜那种禅让。如果主上(杨侑)了解内情,他一定不肯批准;如果他年幼无知,就是我自己哄抬自己,我这辈子不会做这种事。”
李渊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解:前面说的是实话,古代帝王取得政权的方法确实有不同方式,有的是和平禅让,比如尧舜中间点权力交接;也有的靠武力夺取,比如武王伐纣。但后面说自己不会接受禅让,就有点假模假式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安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粉书xiaofenshu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