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章 太学之路

大汉永存 朕不帅 加书签

第220章太学之路

一番认识之后,刘良看了几眼刘胖子,没有过多交谈,这些年,他这个大侄子刘縯时不时就收留一些人,他已经习惯了。

似乎想到什么,便说道:“过些时日,你们去长安求学吧,特别是秀儿,老在家里种田也不是事。”

听说要去长安求学,刘秀笑了,他在家里也不是天天种地,叔父刘良也教他们识字,读书的,他是喜欢学习的。

这个时候,一旁的刘縯笑了,“三弟学啥,好好种田就可以了,三弟的性子和当年的合阳侯一模一样。”

刘秀无奈的笑了笑,没有反驳,其实这样的话,他这个亲大哥不止一次说过。

刘縯口中的合阳侯是刘邦的二哥刘喜,此人从小就很老实,也胆小怕事,只知道埋头陇亩,胸无大志,辛勤耕,可略有节余,稍置产业,因此得到父亲刘太公的赞扬,说其干活卖力,持家有方。

反之,当年的刘邦其实一点都不被刘太公喜欢,他老爹刘太公认为刘邦是个无赖,不能处理生产的事务,不如儿子刘喜勤快。

当然,刘邦可不这么想,他认为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,在见到秦始皇后发出了“大丈夫当如是”的感叹。

刘邦心里觉得做农活不是大丈夫该干的,大丈夫应该像自己一样立大志才行,比如当个皇帝。

后来,刘邦真得了天下,有一次在酒会上,他看到自己的兄长刘喜和侄子等人都恭敬地向自己敬酒,心里十分得意。

想起自己以前因为整日不干农活,而是四处交友,时不时带朋友来家里吃饭,经常遭到自己父亲刘太公的训斥。

父亲刘太公还说自己不如二哥,以后需要二哥接济。而如今所有的刘家人都靠当年他们眼里不成器的人养着。

想到这,刘邦很是开心,便问自己父亲刘太公,是自己二哥有本事还是自己有本事,这时刘太公连忙说刘邦本事大。

刘邦听了哈哈大笑,几杯酒下肚,宴会的气氛变得更热烈了……

这也就算了,刘喜后来干了蠢事,汉高祖刘邦下诏封刘喜为代王,统辖今河北、山西一带。

汉高帝八年(前199年),匈奴入侵代国,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才能的刘喜,根本无力坚守边疆,最后只好弃国独自逃回洛阳……

好家伙,敌人一来,自己国家都不要了,你是后世赵跑跑?完颜构?刘邦大怒,褫夺王爵,贬为合阳侯。

到了如今,王莽篡汉,建立新朝,这一下,刘氏一族也从尊贵的皇室子弟变为平民。

对于家道中落的刘縯来说,皇族是他唯一可以炫耀的身份了,可是随着王莽的称帝,这唯一的光环也彻底失去了。

刘縯对此自己非常气愤,这吹牛的资本也没有了,我还如何装b呀?

于是,他想恢复汉朝,学习老祖宗刘邦,以他为榜样,不干农活,也不经营家产,反而卖掉部分家产结交天下英雄……

反观,而刘秀则是非常勤奋地种田养家,很像当年刘邦的二哥刘喜,所以刘縯经常嘲笑刘秀,说他是当年的刘喜,以后不会有什么大成就。

天凤元年(公元14年)七月,益州夷不堪扰,起兵反莽,杀益州大尹程降。王莽遣平蛮将军冯茂发巴、蜀、犍为吏士,前往镇压,连年不克。

同年,刘秀和他大哥来到长安了,他大哥随便看看就回老家继续谋划了,他则在长安多待了好几年。

在这里,刘秀遇到一个很重要的朋友,那个人叫邓禹,才13岁,长得清秀。

邓禹是南阳郡新野人,十三岁的时候到长安太学游学,能背诵整部《诗经》,学富五车,见识非凡,被人称为南阳神童。

他的外貌看上去与同龄人相差无几,但透露出一种成熟和深思的气质,有一头乌黑且略显凌乱的头发,看起来有些不修边幅,但这并不妨碍他那灵动的眼神。

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,带有一种异常的思索力,仿佛他的灵魂深处蕴藏着无尽的智慧,锐利而警觉,透露着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观察力,面容略显清秀,五官精致而端正。

双眉修长而黑,微微上扬,透露出一种自信和聪慧,鼻子挺拔而立体,给人一种坚定和果断的感觉。

嘴唇细而柔软,下巴修长而线条分明,略显消瘦,步伐轻盈而敏捷,穿着整洁而舒适的衣物,注重实用性。

大概是惺惺相惜,两人一见如故,这一年,刘秀19岁,邓禹13岁。

只因为多看了一眼,从此难以忘记,邓禹便认定刘秀不凡了,成为了他的小迷弟。

关于刘秀的长相,史书记载说:“他身长七尺三寸,美髯眉,大口隆准,确是汉朝龙种,比众不同。”

七尺三寸,换算一下,也就是现代的1.75米左右,在如今看来,也许刘秀的身高并不算高,但是在当时人们的眼中,刘秀已经算是比较高的。

毕竟古代人普遍吃的一般,一年都吃不到肉,好些农民时常挨饿,身高自然上不去,一点营养也没有,这也是他们短命的原因之一吧。

髯指的是两颊上的长须,美髯眉衬托出刘秀飘然的气质,后世的关羽就是美髯公,刘秀有着一副高挺的鼻子,饱满的额头,白皙的肌肤,有神的眉目。

用后世的话来说,就是刘秀长着梁朝伟一样的美眼,刘德华一样的高鼻,像是古天乐早期一般皮肤白皙如,丰神俊朗,绝对是一个大帅哥,几大天王合体那种。

两人一起进入太学学习,这个太学可了不得,为华夏古代最高学府,当时的新朝可以算是世间第一强国,那太学自然是第一学府,没有之一那种,地位甚至超过后世的哈佛。

太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,他采纳董仲舒“天人三策”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董仲舒上书“愿陛下兴太学,置明师,以养天下之士”的建议。

汉武帝便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,而太学之名始于西周。

夏、商、周,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,三皇五帝时期的太学名为成均,在夏为东序,在商为右学,在周代名为上庠。

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,置博士弟子五十名,全国上千万人,只有50人,可想当初太学质量之高。

从武帝到新莽,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,开设了讲解《易经》、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周官》、《尔雅》等的课程。

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,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。

王莽上台,建立新朝后,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,并笼络广大的儒生,为他歌功颂德,便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、明堂,又为学者筑舍万区。

一番操下来,博士弟子高达一万余人,太学规模之大,实前所未有,就是比之后世大学也不差了。

这太学进去可了不得,一旦进入,便被称为“博士弟子”,有免除赋役的特,而且毕业后,可以直接当官的,再差也可以后补,不用考试,毕竟这个时期没有科举,大多是举孝廉。

当然,在太学的时间,刘秀还认识了严光,还有加深了朱祐和二姐夫邓晨的感情。

太学发展上百年了,汉武帝建立的时候是元朔五年,即公元前123年,如今已经是天凤元年,公元14年,快140年了,西汉都灭亡了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粉书【xiaofenshu.cc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汉永存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温馨提示:按 Enter⤶ 返回目录,按 阅读上一页, 按 阅读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。
大汉永存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小粉书只为原作者朕不帅的小说《大汉永存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朕不帅并收藏《大汉永存》最新章节。
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
来自西伯利亚的北极熊裹挟寒流一路南下。面对全世界的质问,乔治理直气壮:我蛮夷也!

鲇鱼头 连载 266万字

飞扬跋扈,从唐人街开始
飞扬跋扈,从唐人街开始

19世纪末,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。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,袭击也逐渐增多。在旧金山的唐人街,大烟馆、赌档林立,堂口、会馆,鱼龙混杂。直到这一天,陈正威从船上下来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“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。”“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,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。”

不吃葱花 连载 178万字

亮剑
亮剑

版权信息书名:亮剑作者:都梁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期:2017-04ISBN:978-7-5502-3495-6

都梁 全本 52万字

抗战之火线精英
抗战之火线精英

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,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。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:九耳猫

九耳猫 连载 469万字

我在现代留过学
我在现代留过学

所谓天子者,父天母地,为天之子!或曰:天子做民父母,以为天下王!而朕,曾为天子!承六世之余烈,邵述先帝之志。鞭西贼而惩旧党,所能必为,所伐必克,扫皇宋百年之积弊,使天威远畅,丑氐震叠!奈何天不假年,英年早逝!幸上苍哀怜,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,留学于现代之世,经历科学之盛!如今!朕留学归来,重归少年。三尺长剑在手,问尔群臣:何日缚得苍龙?

要离刺荆轲 连载 402万字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小粉书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

Copyright © 2025 小粉书

本页面更新于2023-11-22 01:15:21